读 《一本书读懂财报》

Masimaro
2025-07-05 / 0 评论 / 2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这是我读财报相关书籍的第二本。在上一本 《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报》的书中,对上市公司的财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财报主要由三张表构成,这三张表是一个整体,要用立体的眼光看待这三张表。但是它毕竟是一本入门的书,对于一些专业的分析方式和财报条目没有介绍的很细,在入门之后我需要一本稍微偏专业的书籍再来详细了解一下财报每个栏目的构成以及掌握一些财报分析的方法。《一本书读懂财报》就是我此时需要阅读的书籍

在会计的眼中,企业主要从事三种活动:

  • 经营活动,也就是做买卖。也就是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回收账款
  • 投资活动,为了日后能扩大产能,开展新业务、设计新产品所进行的投入
  • 融资活动,也就是搞钱,除了经营活动以外的方式来搞钱。

资产负债表

除了赚钱之外,企业还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股东投入的本金不会遭遇损失。投入的本金现在都变成了什么,它们的价值如何是不是还保留着原来的价值。描述这些信息的表就是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被分成两个部分,左边表示资产、右边表示两个部分:负债和股东权益。

左边的资产是按照流动性从高到低,或者说变现难易度从易到难的顺序依次排列,分别是:

  • 货币资金:就是可以立马变成钱的资产,包括企业柜上的现金、银行账户的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 应收账款:核算企业通过销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账款。换句话说就是客户欠公司的钱
  •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它也是资产的一种,存在预付款项表明企业未来有向供货商要求供货的权力
  • 其他应收款:企业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 存货:存货主要有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 其他流动资产

以上就是流动资产包含的内容,所谓的流动资产就是在一个经营循环内或者一年以内能变现成现金的资产,其余的就是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只包括对被投资企业拥有控制权、共同控制权或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
  • 固定资产: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 长期待摊费用:它最初的确是一笔资产,但随着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时间的流逝,它最终变成了一笔费用,这就叫待摊费用。比如预付的房租、预付的广告费用,甚至开办一家企业所需要的开办费,都是待摊费用
  • 其他非流动资产

费用和资产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是需要花钱的项目。但是有些花销能用于日后的生产,这笔开销就是资产。有些钱花出去就消失了或者慢慢消失了,这就是费用。

这些资产的价值是如何计算的呢?一般资产有两个价值买入时的价格这个叫做历史成本和现在市场上的价格。那么在计算资产价值时采用哪个数字呢?如果这个资产升值,就当作没看见;如果资产的价值减小了,就把这个减值记下来。因为资产计价体系是一个历史成本的体系,一定要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扣除这个资产的减值。除了金融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外,大多数资产都是按照历史成本来计价的。

我们再来看看负债这一项,它主要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主要是一年以内需要支付的款项,流动负债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 短期借款: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 应付账款:欠供应商的货款
  • 预收款项:收了客户的钱但是没有给客户供货
  • 其他应付款:未向金融机构或者银行进行的借款
  • 其他: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税款等

非流动负债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 长期借款: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借款。
  • 应付债券:一般发行了企业债券的时候会存在这个项目,一般在中国很少有企业会发行债券
  • 长期应付款:长期应付款会跟一种交易有关—租赁
  • 其他非流动负债

因为股东是不能随意撤资的,所以股东权益就是一个永远不同偿还的项目。股东权益是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的部分,也就说 股东权益 = 资产 - 负债。它主要包含下面几个部分:

  • 股本: 在中国,股本必须等于注册资本,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实缴到位的注册资本。
  • 资本公积: 如果股东实际投入的资金比注册资本多,那多出来的这块,就是所谓的资本公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资本公积、上市公司一定有。假设一家上市公司发行票面值为1元的股票,共计一亿股,价值发行价为每股20元,那么公司的股本只有1亿,但是会多募集19亿的资金,这多出来的就是资本公积。如果是非上市公司,有一种情况也能产生资本公积。假设小张打算投资小黄的公司,小黄的公司小黄自己当初投入了100万的资金。为了与小黄取得同样的股权,小张要投资多少呢?特别是公司经过多年经营资产已经增长了多倍的情况下,小张可能要投入500万才能获取一半的股权。会计门将小张这500万中的100万作为股本,也就是股本与小黄齐平,而多余的400万作为资本公积。所以 《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报》书中将它形象的称之为企业不劳而获的所得
  • 盈余公积:法律不让企业分配的一部分利润,中国的公司法规定,一家公司有了盈利之后,必须留存至少10%作为盈余公积。
  • 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或待分配的利润。

资产负债表左边告诉我们投入的钱都变成了什么。右边告诉我们钱都从哪来。

利润表

利润表表示我们投入的资产有没有赚到钱。利润表中主要有这么几个概念

  • 营业收入:企业卖出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就是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卖出的产品则是营业成本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毛利润
  • 税金及附加: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这个税并不是全部的税费。这些税不管有没有卖出产品赚到钱,只要企业在正常运转就需要交
  • 销售费用: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就是销售费用。比如生产产品后需要存放的仓库费用、中间的运输费、广告费等等
  •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就是与企业的管理环节有关的一切费用
  • 研发费用:
  • 财务费用:企业会为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付出一定的利息,也会因在银行存款而获得一部分利息,这些利息都被记录在这里。也就是说,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实际上是借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的净额
  • 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企业(金融)债券投资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收入。
  •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资产减值损失:它们都是公司资产价格变化引起的收益的增减
  • 资产处置收益:主要用来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出于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存在这一项往往表明公司在处理非流动资产
  • 营业利润: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根据上面的描述,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企业的营业利润​。
  • 营业外利润:反映企业发生的除营业利润以外的收益
  • 营业外支出:反映企业发生的除营业利润以外的支出
  •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利润 - 营业外支出
  • 所得税费: 利润所需要缴纳的税费,这里的利润是按照税法规定的利润计算方式,而不是这里提到的利润总额
  •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利润表反应企业赚了多少钱,但是有收入不等于收到现金,收到了钱却可能没有收入,有费用也不等于要付出现金,付出了现金不一定会产生费用。有收入不一定收到现金这个很好理解,有时候产品卖出去了,客户那边可能会拖欠一部分钱也就是采取赊账。收到了钱却可能没收入,企业收到了客户的钱但是还没有给客户发货。有费用也不等于要付出现金,有时候会产生一些设备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在不断的损耗。付出了现金也不一定会产生费用,企业预缴了下一年的房租,换回了这所房子在下一年的使用权,得到了一项资产,却没有在当下产生费用。

用收入减去所有的成本费用等于利润,而用收到的所有现金减去付出的所有现金就得到了一个叫“现金流”的概念,因此,以上四条论述加在一起就帮助我们推断出一条真理:利润不等同于现金流。所以有时候明明企业赚了很多利润,但是最终确没有钱。

从经营活动来看这几张报表

上面介绍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它们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死板的一些数字。而是鲜活的立体的,准确的描述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我们分析财报就是要通过财报还原企业的经营步骤和经营状况。书中举了一个企业的例子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

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了13种经济活动

  1. 设立公司,股东出资 3200万作为股本。此时资产负债表种左侧的资产一栏多出了3200万的货币资金。右侧股东权益多了3200万的股东股本。
  2. 之后向银行贷款了5100万,此时左侧的现金资产变为 8300万,右侧多了长期借款 5100万
  3. 资金到位之后,它花费5700万购置厂房、设备、车辆以及办公用品,此时流动现金变为 2600万,而多出来了 5700万的固定资产
  4. 之后花费了 150万购买了土地的使用权,在中国土地使用权被算作无形资产
  5. 接下来就是采购原材料并且开始生成产品了,假设它采购了2400万的原材料,但是只支付了供应商1600万,此时它的应付账款多了欠供应商的800万。而存货多出了2400万,并且现金减少1600万
  6. 在使用原材料的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它用掉了所有的原材料,并且为生产支付了包含水电、工资等在内的1200万费用。那么此时生产产品的价值为 3600万,而产品和原材料都属于存货,也就说此时公司的存货变为3600万
  7. 生产出产品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产品卖出去。于是这家公司和客户签订了一些合同。这些产品卖出了4300万,但是企业并没有把存货全部卖光,而是卖出了价值3100万的货物,同时客户只支付了3000万,欠款1300万。此时我们失去了这部分价值3100万的存货,所以此时存货为500万。这笔交易为我们带来了3000万的现金收入。毛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所以它的毛利润为1200万,因为公司的资产都属于股东,所以说这笔钱可以看作是股东放到公司用作未来经营的一笔追加的投资,所以它被放到了股东权益的未分配利润中
  8. 为了明年的生产,所以公司又采购了150万的原材料,但是供应商承诺明年会供货。所以此时货币资金减少了150万。虽然货物没有收到,但是公司保留了明年向供应商收货的权力,所以此时应该有价值150万的预付货款
  9. 假设这家公司花了50万研发出了增加生产效率或者减少污染的新技术。首先货币资金应该减少50万。技术属于无形资产,此时这项技术是否应该记录在无形资产中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研究支出应被记录在管理费用当中;其次,产品开发阶段的投入,如果满足一定条件的话,可以被记录在无形资产当中。具体而言,研究是指技术的研究;而产品的开发是指技术研究成功后,企业为了将技术应用到产品制造中,设计、制作模具等所产生的花费。再次,会计准则又说了:技术研究成功之后,用于申请专利的这部分费用可以被记入无形资产。也就是说,如果这家公司花了50万元去研究技术、5000元去申请专利,那么,只有5000元能被记入它的无形资产当中。为什么这么规定呢?因为技术研发阶段不确定将来是否能成功,成功之后也不确定是否真的能带来商业利益。所以只有真正能用于生产也就是申请了专利的技术才被当作无形资产。而没有成熟的或者在研发中的技术应该被算在管理费用中。所以这里我们将50万记为管理费用。多了一项管理费用,所以此时利润应该要再减去50万
  10. 这家公司支付了150万元的销售人员的工资和250万元销售部门的开支。此时利润需要再减去 400万。支出这部分钱会导致现金减少400万
  11. 这家公司为长期借款付出了130万的利息,也就是最终未分配利润需要减少130万,并且货币资金减少130万
  12. 这家公司还上缴了100万的税费。所以货币资金减少100万,未分配利润再次减少100万
  13. 最后企业决定从盈利的钱中拿出100万作为现金分红,此时公司的货币资金再减少100万,同时未分配利润减少100万

根据上面列出的,我们可以计算出下面的几项数据:

  • 货币资金 = 初始3,200 + 贷款5,100 - 购固定资产5,700 - 购地150 - 付货款1,600 - 生产费1,200 + 销售回款3,000 - 预付150 - 研发50 - 销售费400 - 利息130 - 税费100 - 分红100 = 1,720万
  • 未分配利润 = 营业收入 4300 - 营业成本 3100 - 销售费用 400 - 管理费 50 - 利息 130 - 税费 100 - 分红 100 = 420

最终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

资产本期金额负债和股东权益本期金额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1720短期借款
应收账款1300应付账款800
预付款项150预收款项
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付款
存货500其他
其他流动资产 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资产 长期借款5100
长期股权投资 应付债券
固定资产5700长期应付款
无形资产150其他非流动负债
长期待摊费用 股东权益:
其他非流动资产 股本3200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420
资产总计9520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9520

上述营业活动会得到如下的利润表(单位:万)

项目本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4300
减:营业成本3100
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400
管理费用50
研发费用
财务费用130
加: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中:对联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
资产处置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620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620
减:所得税费100
四、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520

我们看到,企业分红不体现在利润表中的任何一项。在扣除分红之前,可以看出净利润与未分配利润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经营活动中,赚取的利润都变成了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一项。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时我们需要几张表一起来看。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主要描述现金的流向,也就是企业收到钱和付出钱的情况。只要一个人会记流水账,也就会做现金流量表,因为现金流量表本身就是一张流水账单。现金流量表主要分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和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前面说,有收入不等于收到现金,收到了钱却可能没有收入,有费用也不等于要付出现金,付出了现金不一定会产生费用。也就是通过资产负债表或者利润表无法直观的表示公司到底收到了多少钱或者花掉了多少钱,所以需要第三张表来描述真正进出的现金。现金流量表向我们展示了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增减变化的原因。

根据上面企业经营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现金流量表:

项目本期金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000
收到的税费返还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经营活动流入现金小计3000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750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1200
支付的各项税费100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450
经营活动流出现金小计35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500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收回投资产生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处置子公司和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流入现金小计
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5850
投资支付的现金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净额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850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5850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吸收投资产生的现金3200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5100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8300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230
支付其他与筹款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款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30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8070

我们来从上面列出的公司经营活动来看各个现金流如何变化

  1. 首先是股东出资3200万,这部分被记录在 吸收投资产生的现金
  2. 向银行贷款 5100万,这部分被记录在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3. 购置厂房的 5700万被记录在 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
  4. 150万购买的土地使用权同样属于无形资产,因此 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 会增加 150万变为 5850万
  5. 采购原材料价值 2400万,但是实际只支付了 1600万,所以这里只记录 1600万到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6. 生产产品过程中,支付了 1200万的水电、和员工工资。这部分被记录在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这一项中
  7. 客户购买了价值 4300万的产品,但是只支付了 3000 万,所以在 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这一项中只记录 3000万
  8. 为了明年的生产,所以公司又采购了150万的原材料,这笔钱被记录在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中,此时这一项总金额变为 1750万
  9. 50万的研发费用应该算作管理费,它被记录在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10. 总共为销售部分和销售员工支付了400万的金额,这部分被记录在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此时这一项变为 450万
  11. 支付的 130万的利息,被记录在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12. 上缴的 100万税费算作 支付的各项税费, 被记录在这一项中
  13. 公司的分红 100万,也被记录在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此时该项总金额为 230万

通过现金流量表计算得到,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8070) + 投资活动的净额(-5850) +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500) 最终得到现金剩余 1720。这个1720 正好是资产负债表中的 货币资金 。也就是说这三张表是互相依靠、互相应证的关系。

通过现金流量表还可以看到,虽然公司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利润,并且利润还比较客观但它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是负的,也即是说经营活动无法养活它自己,它还需要靠着外部筹资才能活下去,公司的造血能力不足一旦筹资受挫将来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所以光看资产负债表或者利润表是无法判断企业是否能长久的经营下去。我们要结合三张表一起看

财务分析的一些指标和方法

同型分析

利润表中,我们使所有的项目都除以营业收入,再乘以100%,就能获得这些项目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例如上面的企业的例子,它的净利润是 520 万,占营业收入 4300 万的 12%。

计算每一项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就获得了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同型分析的结果。例如我们计算固定资产 5700万占总资产 9520 的比例为 60%

这一步是在进行同型分析。有了同型分析的数据,我们将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这就是趋势分析。如果将这些数据与竞争对手、行业龙头或者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这就是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这么几个指标:

  • 毛利率:毛利润 / 营业收入
  • 净利润率:净利润 / 营业收入

另外无论企业的经营模式怎样,都可以抽象为从现金开始再到现金的循环,也就是投入-->做生意-->获得回报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周转率来衡量企业的赚钱效率。周转率就像餐厅的翻台率一样。

餐厅每服务一桌的客人就可以赚一桌的钱,桌子就是餐厅的资产。在同样的时间里,总资产的周转率越高,完成上述循环的次数越多,赚的钱也就越多。因此,总资产的周转率是一个与效率有关的概念。用净利润除以总资产,也便得到了一个新的比率—总资产报酬率。

$$ \frac{营业收入}{总资产} * \frac{净利润}{营业收入} = \frac{净利润}{总资产} = 总资产报酬率 $$

总资产报酬率:又称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回报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英文缩写ROA,用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净资产报酬率,又称为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利润率等,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净资产 = 资产 - 负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代表股东投资的收益越高

$$ \frac{营业收入}{净资产} * \frac{净利润}{营业收入} = \frac{净利润}{净资产} = 净资产报酬率 $$

分析企业的运营能力

企业的投资取决于 效率和效益的乘积。上面是企业的效益也就是投入资产获得回报的能力。用营业收入除以某项资产就得到该资产的周转率。

  • 总资产周转率:企业在一定时期营业收入同平均资产总额(可以用期初与期末资产总额之和除以2得到)的比率
  • 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营业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可以用年初与年末应收账款之和除以2得到)的比值,它说明应收账款流动的速度
  •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 固定资产周转率:企业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
  • 存货周转率: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也可以用营业收入)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用于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

例如我们用4300万的营业收入除以500万的存货得到存货周转率为 8.6。如果我们以一年的天数 360天除以存货周转率得到存货的周转周期为 41.86 天。也就是每 41.86天周转一次

营运能力: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比率为各种资产的周转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以及相对应的周转周期。

企业一般会走效率路线或者差异化路线。企业的盈利 = 效率 * 效益。效率路线就是多做几次生意,减少每次生意的利润。像餐厅或者物流、零售等企业。有的企业会走效益路线,也就是让每次生意的利润最大化,这可能会带来效率的减慢。

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

用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便获得了流动比率,这个比值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前面在介绍资产负债表时提到,存货也属于流动资产,但是相比前几项,存货不是那么容易变成现金的,一旦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存货势必也要降价出售它的价值可能也达不到表中给出的价值。当一家公司的流动比率为1,那么它的营运资金一定是不足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指标来衡量偿债能力。用流动资产减去存货的差除以流动负债,就得到了速动比率,并用它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可以用流动比率或者速动比例来衡量。长期偿债能力可以依靠资产负债率来衡量,用总负债除以总资产得到资产负债率。

什么样的公司才算是好公司

对于投资来说能持续给投资者赚钱的公司就是好公司,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能给投资者或者说股东赚钱,第二个是能持续。

衡量一个股东的投资回报有很多个xx回报率。用净利润除以总资产就得到总资产回报率。用净利润除以净资产就得到净资产回报率。用税后净营业利润除以投资资本就能得到投资资本回报率。

那么投资资本回报率与总资产回报率是不是一回事呢?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二者也不相等。总资产回报率的分母包含了股东权益和借债,但是公司的利润都是股东的,分子属于股东但是分母却是股东权限 + 负债。二者有点不匹配。而且银行借钱给企业不是为了股东权益而是为了收利息,所以搞出来了一个投资资本回报率。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分子是税后的利润 + 利息,也就是净利润加上了付出的利息,这个部分就是税后净营业利润。而分母则是投资资本也就是总资产或者说负债加上股东权益。这个回报率考虑了债权人和股权人的投资回报。

如何衡量投资资本回报是否合格呢?投资资本回报不光要考虑是否有回报还要考虑回报是否合理。这里涉及到一个机会成本的因素,也就是说投资者投资公司肯定是希望赚的比别的公司要多才行,如果不如别的公司那么投资者直接投别的公司就好了。这个机会成本就是投资资本成本。用投资资本回报率减去投资资本成本如果大于0,表示这笔投资是合格的,也是值得的。

如何计算投资资本的成本呢?投资资本主要分为股东和债权人的投资,股东投资希望企业能盈利,而债权人投资则希望拿到利息。盈利方面我们可以以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来计算,而债权人的投资则可以用这笔借债的利息来衡量,最终通过二者的投入比例算一个平均值作为投资资本成本。假设还是上面那家公司,股东投入 3200万,借银行5100万,股权占比 38%, 借贷占 62% 假设借贷利息是7%,行业平均盈利水平是12%。那么可以计算得到这笔投资的加权投资资本成本为 38% 12% + 62% 7% = 8.9%。该企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为 620 / 9520 = 6.5%。

但是上面的计算有一个小小的瑕疵。因为缴税是根据利润来进行的,而利润需要扣除还银行的利息,支付利息可以减少一家企业的税前利润,从而进一步减少它所要缴纳的所得税。利息越高,所得税越少,这被称为“利息的税盾效应。因此企业要支付给银行的利息被分为如下两个部分:和税率相等的部分由政府承担,而剩余的部分由企业承担。因此这家公司的投资资本成本应该是 38% 12% + 62% 7% * (1 - 7%) = 8.59%

一家好的企业最起码是一家赚钱的企业。什么是赚钱?从短期来说,赚钱是有正的经济利润;从长期来说,赚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如何判断一家企业是否能长期存在呢?首先它的现金流要充足,现金流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进行分析。

现金流分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和融资活动的现金流。每个现金流都有正有负,总共可以有8种情况

序号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1+++
2++-
3+-+
4+--
5-++
6-+-
7--+
8---
  1. 该类型的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表示它光靠做生意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收入一般来源于处置资产或者有投资的收益,这种企业一般不缺钱不太可能会处置资产,因此这部分的现金来源应该是投资收益。融资活动的现金流也是正,表明它正在进行融资可能要扩大生产,需要进行投资。如果它没有投资计划但是又融到一大笔钱,此时就要小心了。
  2. 第二类企业与第一类企业唯一的不同是它的融资活动的现金流是负的,此时它可能正在偿还银行欠款或者进行分红。这是在健康发展的企业中常见的情况
  3. 这种企业通常由第一类企业转换而来,第一类企业融到了大笔钱,同时也计划进行投资,一旦投资开始了那么此时它的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就会变成负的。营业可以养活自己、又融到一大笔钱打算大干一场,似乎它是一家有野心也正常经营的企业。但是需要警惕投资的风险。不光是要警惕投资的目标是否赚钱而且要警惕那种需要长时间大量的投入会掏空企业的现金。
  4. 这种企业经营赚了钱,但是它同时在进行投资、还钱以及分红的活动。那么这种企业要看账上是否留有足够的钱应对接下来一年的营业活动
  5. 这种企业经营活动没赚到钱,主要靠投资和融资来维持,是比较危险的企业,投资活动收益有可能是变卖固定资产的来的,一旦后续无法融资那么它就会变成第六种企业
  6. 这种情况的公司不光无法赚到钱,同时也在变卖固定资产,同时还在还债,日子十分难过
  7. 这种企业一般是处于创业阶段或者衰退阶段。初创企业刚刚开始营业还无法赚到钱,并且还有融资用于投资扩大生产。如果将来能转亏为盈,那么将会越来越好。至于衰退期的企业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没有优势,营业状况不太好,同时它们在扩大投资并且希望有所改变,同时又有借债。一旦投资有误,那么将陷入深渊。
  8. 这种企业是最可怕的,它只有出去的钱没有进来的钱,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改善那么就注定倒闭,这种一般是第四种企业变化来的,第四种企业一旦经营不善就会变成第八种

不同状态的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风险特性和风险来源。这就是现金流量表告知我们的关于公司风险的信息

0

评论 (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