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Masimaro
2025-09-28 / 0 评论 / 2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之前看段永平问答录的时候他推荐看投资的书就看巴菲特写的东西,而这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是巴菲特每年写给伯克希尔股东信件的一个汇总,它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了汇编,包括了巴菲特对公司、管理、投资、以及一些政策的看法和意见。这部书关于美国投资税和会计方面的东西我没太看懂,我重点关注了巴菲特对于公司管理层和投资方面的内容,下面截取一些精彩的观点列举出来, 有的我会给出我自己的理解以及批注

  • 坚持与合适的人、合适的企业打交道,与人为善、良性互动、相濡以沫、相互尊重、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这是巴菲特多年一直保持成功的关键
  • 在伯克希尔公司,我们通常会换位思考,设想如果我们自己处于股东的位置,应该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我们会从这样的角度向股东披露完整的报告

    看公司年报也是这样,看看公司是否愿意把投资者关心的内容毫无保留的披露出来;如果公司年报上遮遮掩掩,甚至有造假嫌疑就应该坚决排除
  • 芒格格和我都认为,CEO们预测公司增长速度,是骗人的和危险的。当然,他们是被分析师和公司自己的投资者关系部门怂恿裹挟着这么做。但他们应该拒绝,因为这样预测多了会招致麻烦。

    因为未来不可预测,过去的业界不代表未来。有时候过于关注所谓的预测反而会导致管理层为了实现预测目标开始不择手段,甚至造假。只要是好的生意就不愁未来没有业绩
  • 给投资者三个建议: 第一,小心那些展示弱会计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没有费用选项,或养老金假设如天马行空,对于这样的公司要小心。当公司管理层在公开的方面使用低下的手段,那么他们在背后可能采用同样的手法。厨房里如果有蟑螂,绝不可能只有一只;第二,不知所云的注脚往往意味着靠不住的管理层。如果你看不懂财务报告中的某个注释或其他管理解释,这通常是因为CEO们不想让你明白;第三,对于那些大肆鼓吹盈利成长预测的公司保持警惕
  • 董事会的三种形式:第一种情形最为常见,董事会里没有控股股东。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董事们的行为应该像那些缺席的股东一样,想方设法着眼于公司的长期利益;第二种情形存在于伯克希尔公司中,在这里,控股股东同时也是公司高管;第三种公司治理的情形发生在控股股东没有参与公司管理的情况下

    董事会是由股东选出来为股东利益负责拥有实际权力的机构;而管理层是由董事会选择来具体实行管理权力的。股票早期就是用来投资探险船的。按照这个理解,股东是直接投资探险船的,最终会分的获取的宝藏,而船上的船长应该是由股东选择出来来指定航向的。管理层则是执行的水手。第一种、第二种情况下股东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指定公司政策,肯定会以股东利益为优先。而第三种股东脱离与公司管理之外,有可能会造成管理层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股东;这给我的启示是在分析公司时需要考虑公司的管理层是否长期持有本公司的股票;是否发生过高管大量减持股票的情况
  • 芒格非常喜欢本·富兰克林的一句话:​“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愈。​”但是,有时候,无论多少的治愈也无法弥补犯过的错误
  • 我们着眼于公司的经济前景,负责管理的人,我们支付的价格。我们心中没有想过什么时间和以什么价格去出售

    就是所谓的好的生意模式、好的管理、好的价格;有这三个因素在,买入之后长期持有,只要这三个方面不变就一直持有,而不在乎当前的股价;或者说买入卖出的决定因素一定不是股价的涨跌
  • 一个投资者如果想成功,必须将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一是判断优秀企业的能力,一是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与市场中弥漫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离开来的能力

    在自己的能力圈投资,能力圈就是能看懂的生意。并且在投资时应该忽略短期市场的涨跌,买股票买的是公司不是股票本身的涨跌
  • 甚至也有时候,我们会以平价或低于价值的价格卖出一些持有的股票,因为,我们需要资金抓住低估更多的投资机会,或买入我们认为更为了解的股票

    好公司、好管理、好价格;这三个条件是相对的,卖出的理由可以是当前不满足这三个条件,也可以是有更好的投资机会。
  • 我们非常愿意持有任何股票,持有的期限是永远,只要公司的资产回报前景令人满意,管理层能力优秀且为人诚实,以及市场没有高估
  • 股市是一个不断重新定位的地方,在这里,钱会从活跃者手中流向耐心者手中。​
  • 我们专注于寻找那些可以跨越的1英尺[插图]跨栏,而不是我们具有了跨越7英尺跨栏的能力。

    认清自己的能力圈比自己拥有多大的能力圈更重要。投资可以等待自己能力圈中的机会出现,一旦出现就要下重注。一生中这样的机会很多,重要的是机会来临时有本钱参与
  • 恐惧和贪婪,这是资本市场上时不时会爆发的两种具有超级传染性的病症,而且它们会一直存在;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这里并不是说与大众相反的心态就是对的,而是说在能力圈范围内,在自己能承受损失的范围内贪婪
  • 投资者的整体回报,随着交易频率的上升而减少。

    这里巴菲特说,股票买卖是一个投资者卖给另一个投资者,交易时也是一个投资出钱,另一个投资者收钱。如果将拥有这家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资者看作一个整体或者说看作一个家族的成员,那么随着交易的进行在这个家族中的整体财富并没有提升,因为交易之间付出的金钱都在家族内部流转,反而会因为频繁交易产生费用从而吞噬家族财富。对于拥有这家公司股票的这个家族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交易并安心拿公司回馈给股东的收益
  • 公司留存的每一美元,要为股东创造至少一美元市值

    这里谈的是分红;巴菲特认为分红与否也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是将利润分红产生的收益更大还是将利润用于再投资产生的收益更大;对于高速成长的公司来说再投资产生的收益更大,但是对于那些市场规模稳定,不需要进行大量再投资的公司而言给股东分红比随意扩张,乱花钱要好
  • 相比一家掌握在自私自利的管理层手中的公司,投资者应该给那些被证明关心股东利益的管理层手中的公司出更高的价

    如何回馈股东,一般是股息分红或者回购公司股票,也可以进行再投资。它们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应该优先选择那种能最大限度利用公司利润的方式。
  • 芒格和我认为回购的发生应该满足两个条件:首先,一家公司有充足的现金以备运营和流动性之需;其次,股价远低于保守计算的内在价值

    对于这种情况,巴菲特举了一个反例。有些公司选择在公司股价超过内在价值时回购,甚至不惜借钱回购,然后用回购的股票给公司管理层发放股票期权,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股东利益,相当于从股东钱包里面拿钱。所以对于回购股票的行为我们应该辩证的看,不是所有回购股票的都是好公司
  • 如果一些事情不值得做,也就不值得做好。​

    这里巴菲特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对于有些热衷于在垃圾股中淘金的投资者来说,就像在癞蛤蟆堆里寻找王子,可能稳了一堆癞蛤蟆也没有一个王子,找靠谱王子最好的方式还是在王子堆里找
  • 内在价值的定义也很简单: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其存续期间所产生现金流的折现值。
  • 警惕那些油嘴滑舌,往你脑子里灌输幻象的顾问们,他们同时在往自己的口袋里装佣金。
0

评论 (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