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归档
友情链接
关于
Search
1
在wsl2中安装archlinux
117 阅读
2
nvim番外之将配置的插件管理器更新为lazy
86 阅读
3
2018总结与2019规划
65 阅读
4
PDF标准详解(五)——图形状态
44 阅读
5
为 MariaDB 配置远程访问权限
34 阅读
软件与环境配置
博客搭建
从0开始配置vim
Vim 从嫌弃到依赖
archlinux
Emacs
MySQL
Git与Github
AndroidStudio
cmake
读书笔记
编程
PDF 标准
从0自制解释器
qt
C/C++语言
Windows 编程
Python
Java
算法与数据结构
PE结构
Thinking
FIRE
菜谱
登录
Search
标签搜索
c++
c
学习笔记
windows
文本操作术
编辑器
NeoVim
Vim
win32
VimScript
emacs
elisp
linux
文本编辑器
Java
反汇编
读书笔记
OLEDB
数据库编程
数据结构
Masimaro
累计撰写
319
篇文章
累计收到
31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软件与环境配置
博客搭建
从0开始配置vim
Vim 从嫌弃到依赖
archlinux
Emacs
MySQL
Git与Github
AndroidStudio
cmake
读书笔记
编程
PDF 标准
从0自制解释器
qt
C/C++语言
Windows 编程
Python
Java
算法与数据结构
PE结构
Thinking
FIRE
菜谱
页面
归档
友情链接
关于
搜索到
1
篇与
的结果
2025-07-07
读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我平时也有读书的习惯,特别是在通勤的过程中。每年也能读个10几本书,但是记住的并不多,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知识和技巧那就寥寥无几了。曾今我也安慰过自己,读书并不需要记住,只要有个印象,后面遇到了自己查就好了。但是在最近几年我尝试将阅读的体验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发表在博客中时,我发现读完之后脑袋一片空白,能记住的不多,很多笔记都是通过阅读其他人写的读书笔记或者摘要才能回想起来,甚至有时候读完感觉这本书讲的内容都没什么用但是一旦读到其他人写的读书笔记才发现原来这本书的内容这么有用,自己当初怎么没有感觉到呢。总之读书过程中有种种问题,所以我找来这本书看看如何能改善这种情况。我希望配合这本书中讲的内容以及自己平时读书的习惯形成一种读书方式或者叫读书方法,来尽量吸收足够多的内容供自己所用。书中提倡使用纸质的笔记本来记录读书生活,但是现在都推崇无纸化、数字化了,所以我结合手机应用和自己的博客来实践书中的理论方法如何选择书籍读书第一步就是选择书籍,如何选择呢?书中提到可以可以使用笔记本在平时阅读报纸的广告或者书评时记录下来想读的书,或者如果想了解某一方面的内容就可以以 “我想阅读xx方面的书”在浏览器中进行搜索,根据搜索结果来进行选择。另外,在阅读某书的过程中,书中可能会引用其他书籍的内容,这个时候作者一般会直接给出书名或者通过注释和参考链接的形式给出,我们可以记录下来。根据现在的发展,我可以使用电子版的购书清单,至于书籍的来源,我主要来源自下面几个地方豆瓣排行榜一些推荐书籍的公众号和b站的up主阅读某书时书中列出的其他书籍根据AI搜索的结果来记录书籍有时候这些来源在我们脑海中仅仅是一闪而过,我们在捕捉到这些书籍之后将它记录下来以免遗忘。那么该如何记录呢?本书给出了一个范例书名作者出版社备注博格论指数基金约翰博格(刘寅龙,乔明邦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9787523610299因为市面上可能有同名的书,或者有好几版的,或者同一本书有不同的译版,仅仅靠书名是无法区分的,所以这里列出了关键的信息,备注里面可以列出书籍的 ISBN号,它是书籍的身份证号,根据这个号就可以直接找到想要的书。如果没有这个编号,根据前面几个项目,也可以唯一确定一本书。如何购买书籍书中提到我们可以在网上购买或者去实体书店,作者推荐去实体书店,因为实体书店购书印象更加深刻。除了实体店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购买或者在微信读书等app上购买,甚至zlibrary上下载电子版。现在我个人的习惯是第一遍读的书在微信读书上或者通过下载zlibrary上的资源再导入到微信读书。如果觉得值得读第二遍或者值得收藏,我会在网络上买一本纸质的书收藏或者再读如何做读书笔记书中介绍的方法是“摘抄+感悟”的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觉得哪句话触动了你,那么就将它记录下来,并在旁边写上感悟。为了写出精练而深刻的读书笔记,你应该在读完一本书以后认真回想需要摘抄哪一页哪一行,思考怎样撰写读书笔记,然后严格地筛选需要摘抄的内容,尽量提炼自己的感想,争取用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最终在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时并不需要每个划线的部分都摘抄到笔记本上,因为有些内容可能当初有感悟但是后面发现自己的感悟是错误,并且作者在后面也解释的更为详细。或者有些内容在后面又更精妙的描述和解释,又或者你会发现它必须与前面或者后面几点结合起来一起看才有用。在回顾的过程中不断的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且尝试输出,知识不知不觉的就输入到你的脑袋中,并且完成了与作者的一次沟通。对于微信读书来说,我们可以划线并且在划线处写出自己的感悟,最后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导出作为参考。我一般用到三种划线:黄色的重点标注:表示这段我不太理解。后续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需要结合全书的内容或者AI工具来深入了解红色的标记:我有一定感悟的内容波浪线: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内容这些都是日后写读书笔记重要素材。活用根据书籍不同的内容,我们活用的方式可能不同。学科类的工具书,例如相关的专业书籍可能直接在工作中就用上了,而一些小说、哲学、心理学等文科方面的书可能只能通过读书的笔记方式进行输出。这里我想说说后面我写读书笔记的一些思路针对故事类的书籍,这里一般是小说或者历史故事、纪实文学等偏故事性的书籍。首先就是在尽量不剧透关键情节的情况下描述以下故事。然后列举出我划线了觉得写得好得句子并配上我的感悟。对于非虚构类的书籍,我想分为工具类书籍和理论性的书籍工具类的书籍就是书中的知识和办法我能直接拿来用的,就像本书这样。这种书我结合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情况想办法制作一套自己的实践路线。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我也会记录并且给出自己的感悟对于理论性的书籍可能暂时没办法实践,例如 《钢铁,病菌与枪炮》、《人类简史》这样的书籍,书中讨论的我是没办法验证和实践的。这种需要记录作者的主要观点以及是如何论证的。每章又在讲解什么内容,有时候作者会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句子或者观点,这些也值得记录并给出自己的感悟。总结这本书是一本介绍读书方法的书,作者主要通过介绍做读书笔记的方式来进行书籍的阅读。对我来说它是一本帮我审视自己读书习惯的书籍,以及教我如何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论的书
2025年07月07日
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